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山東郵政構建智慧服務平臺賦能農產品收購轉型
300多戶瓜農貨款“秒到賬”
近日,天剛蒙蒙亮,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黃瓜市場已是一片繁忙。進場、取票、過磅、稱重、抽傭、結算,一整套標準化的操作一氣呵成。四處亮起的結算小程序讓交易變得方便快捷。看著實時轉入銀行卡里的錢款,農戶放心了。種植戶韓師傅說:“用這個小程序,錢直接就到我銀行卡里了,沒有手續費,也沒有啥糾紛,確實方便。”韓師傅口中的小程序,是山東郵政為農收市場量身定做、自主研發的豐收結小程序。
近年來,山東郵政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己任,依托資源稟賦優勢,深入農收市場走訪調研,分析農收市場存在的痛點和難點,針對多元化農收場景進行技術創新,應用物聯網、智能識別、移動化開發等技術,構建了覆蓋“車輛管控—智能稱重—運營管理—資金結算—數據決策”全鏈條的智慧農收生態場景服務平臺。
智慧農收生態場景服務平臺能夠服務多類型用戶,通過郵政自主研發的智能交易一體機、多要素運營管理端和豐收結小程序,對農貿市場車輛進出抽傭、農產品收購交易、移動便捷支付、收購商管理、水電費管理、租金管理等10類場景進行數字化改造。其中,智能交易一體機助力市場實現自動稱重與回皮、車輛進出場和無感抽傭,簡化市場作業流程,降低市場運營成本,搭建聚合支付網關,支持多模式結算,強化資金流轉的效率與安全性。
凌晨四點的濰坊昌邑,琨福大姜市場已亮起燈光。姜農老王裝姜的車剛停穩,智能系統就自動展示稱重、時間、交易雙方的信息,500斤大姜的重量、價格實時顯示在電子屏上,收購憑條全自動打印,小程序端自動記錄公平交易數據,收購姜商輕觸,姜農老王的手機就同步收到到賬通知。
在莘縣燕店鎮的萬畝香瓜大棚里,清晨的露珠還掛在翠綠的瓜藤上,郵政小哥小王已經騎著電動車穿梭在田間小道。他熟門熟路地走進張大爺的瓜棚,說:“張叔,試試這個農民碼吧。”小王掏出移動終端,十分鐘就辦好了電子結算賬戶。
夜幕降臨,郵政的運維車還在市場巡邏。半小時前會計反映的系統卡頓問題,技術團隊李工十五分鐘就遠程解決了。電子屏上跳動的數字顯示:今天又有2000萬元瓜款安全到賬,300多戶瓜農提前拿到了往年要等一周的貨款。過去,農戶賣糧賣菜后需多次往返核對賬目;如今,通過系統實時結算,資金“秒到賬”。“郵政的服務又快又好,幫了我們大忙。”農戶劉大姐說。
此外,系統生成的數據報告還為地方政府調控糧食市場提供了參考,助力農業產業科學決策。“場景建設打開了我們服務模式的新思路,郵政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也更加具體化,郵儲銀行信貸放款更加精準、便捷,百姓和鄉鎮政府對我們的服務評價很高。”多家鄉鎮支局的經理都這樣說。
(通訊員 王建榮 陳鵬)
責編:
審核:姜暉
責編:姜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