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山東新聞

海上新山東|山東海工,從海洋躍向星空

2025

/ 08/30
來源:

大眾新聞

作者:

付玉婷

手機查看

  ■編者按

  海洋,是山東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最大潛力所在。近年來,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堅持陸海統籌,深入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推動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加快躍升。8月28日起,大眾日報·大眾新聞推出“走在前、挑大梁——海上新山東”專欄,派出記者深入產業園區、重點企業等采訪,從海洋科技、海洋產業、海洋糧倉等多個維度,展現海洋強省建設優勢突出、創新引領、走在前列的亮點成效。敬請關注。

  發揮“鏈長制”優勢,打造山東半島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聚集區

  山東海工,從海洋躍向星空

  你試過站在晃動的吊床上投飛鏢嗎?準確率是多少?

  某種程度上,這很像海上發射面臨的情境:8月9日0時31分,捷龍三號遙六運載火箭在轟鳴聲中騰空,當人們的心跳因那道升空軌跡加速時,它腳下的發射平臺完成了第八次海上發射保障任務。

  這艘名為“東方航天港”號的海上專用發射船,是由山東海上商業航天發射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商發”)團隊全球首創的全海域智能發射回收平臺。正如董事長滕瑤所言,“我們的技術,是要讓每一‘鏢’都正中‘靶心’。”

  山東最大的優勢和潛力在海洋,而耕海探洋的步伐快不快、穩不穩,同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的發展直接相關。

  2024年,山東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達到469萬、1187萬、21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7%、64%、49%,全國排名分列第5、第3和第4位。當前,由SpaceX掀起的運載火箭海上回收復用技術革命成燎原之勢,揭示出商業航天的演進方向:高效可持續的航天發展體系,必然向海而生。從火箭發射過程看,“東方航天港”號像是個沉默的“擺渡人”,但將這一“重器”放入“航天強國”版圖中,它則是重塑競爭格局不可或缺的“海上支點”。

  海商發船舶管理部負責人于兆軍介紹,“東方航天港”號,是陸海空協同,航天動力學、海洋工程、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學科技術系統化集成的結果。

  海況復雜,如何在與風暴、海浪等的“共舞”中滿足對發射穩定性的超高要求?“東方航天港”號與自然力量進行“極限”磨合:海商發團隊創新性地提出“動態補償發射”理論,并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基發射姿態實時調控系統”——借由這個系統,海上平臺的運動狀態被實時精準捕捉,再通過高精度算法對火箭發射姿態進行動態補償,晃動幅值被控制在±0.1度以內,確保火箭在復雜海況下依然能夠精準入軌。同時,“東方航天港”號采用特定設計,在全球范圍內首次解決船箭接口裝備問題,使得發射船和火箭實現高可靠穩定連接。

  在發射瞬間,火箭會產生極強的沖擊聲振,沖擊力不亞于百余噸TNT爆炸當量。這種環境下,想靠人校準,既不穩定,也不現實。

  “東方航天港”號借由專業技術,確保能在發射窗口期附近“路況”最穩的一小段時間,獲取發射船相關的所有重要數據,實現更安全可靠的發射。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智能化作業模式,海上發射周期得以實現里程碑式壓縮,帶來經濟性、靈活性上的顯著優勢:在捷龍三號遙六發射任務中,從8月8日早晨7點火箭抵達預定海域算起,發射船姿態及艏向調整、起豎系統通信系統測試、無人化全自動起豎、無人化值守發射的全鏈條作業流程,用時僅17個半小時。

  從技術能力看,“東方航天港”號既能滿足在役和在研各型號大中型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未來也能服務于中型液體運載火箭的發射回收。滕瑤介紹,與多家頭部火箭公司發射、系統級試車、回收試驗等合作已進入海商發的項目執行排期,同時海商發還在推進新型液體火箭回收船建設。

  “以前說起海上火箭發射,大家覺得挺陌生,現在,一個‘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的產業格局正在形成。”東方航天港(山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志國提到,以“東方航天港”號為代表,海上發射領域取得的進步牽動著一個高科技產業集群初具規模。沿著產業鏈向上看,直接帶動復合新材料、新工藝等的研發和拓展應用;向下看,“衛星數據+人工智能”逐步實現遙感數據采集、標注、計算、大模型應用和數據交易一體化應用,為自然資源、智能交通、應急管理、智慧氣象、數字孿生城市等場景進行全面賦能……

  重器之“重”,在于它往往是新產業落地的“入場券”,并且很可能不是一張入場券。

  1994年,在煙臺造船廠基礎上創辦的煙臺來福士船廠將新加坡海工基因帶到中國,也開啟了山東海工裝備產業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持續迭代跨越的篇章。

  近年來,瞄準打造山東半島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聚集區,山東發揮“鏈長制”優勢,搶抓行業景氣周期機遇,加強新產品研發和國內外市場開拓,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明顯提升,大型散貨船、豪華客滾船建造優勢持續鞏固,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海洋新能源裝備、海上航天發射裝備走在全國前列,初步建立船舶海工研發設計、總裝建造、配套服務等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山東海工”品牌逐步打響。全球新一代風電安裝船、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等一批海洋重器在浪濤里錘煉本領,所前進的每一步,其實都是在瞄準“產業升級”這個靶心射出那穩穩“一鏢”。如今,山東海工裝備產業正寫下從海洋躍向星空的新“韻腳”。

  (大眾新聞記者 付玉婷)

責編:

審核:王樂雙

責編: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