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特黄级AAAAA片免-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欧美-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搜索 海報新聞 融媒體矩陣
  • 山東手機報

  • 海報新聞

  • 大眾網官方微信

  • 大眾網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號

  • 全國黨媒平臺

  • 央視頻

  • 百家號

  • 快手

  • 頭條號

  • 嗶哩嗶哩

首頁 >山東新聞

青島:喚醒“沉睡資源”,打開城市發展“全新空間”

2025

/ 10/14
來源:

青島觀客戶端

作者:

手機查看

喚醒“沉睡資源”,打開城市發展“全新空間”

青島通過城市更新,不斷推動產業升級和城市品質提升,下一步將在全省率先開展存量空間現狀評估,把城區開發保護、更新改造的家底資源摸清楚

激活城市存量空間的“青島探索”

盤活低效用地

西海岸新區龍灣崖社區成功釋放存量建設用地約500畝,加速新型產業導入,蝶變為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目前,區域內已成功引進配套項目30余個。

改造老舊廠區

市南區漳浦路12號昔日閑置的供熱場站,即將蝶變為“心動里”潮流文體社交公園,改造完成后預計全年拉動內需消費超5億元、貢獻稅收超3000萬元、解決就業人口1500人以上。

重塑歷史城區

截至今年年初,青島歷史城區已完成保護修繕老建筑42萬平方米、更新改造30萬平方米、完成道路整治提升53條。34.26萬平方米的開業運營面積里,310個涵蓋餐飲、民宿、文創等領域的業態集聚。

煥新“邊角地”

截至目前,青島口袋公園總數達到646個,市民出門步行幾分鐘就能踏入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方寸之地”秒變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在沉寂了許久后,老堿廠片區的土地上崛起一片現代化工業樓宇,不少新興產業陸續落地,為昔日的低效土地注入全新動能;

經過盤活,位于市北區同安路602號的閑置老煤庫迎來新角色——蛻變為集運動健康、商業配套、社交休閑于一體的嶄新城市公共空間;

市北區跨海大橋高架路橋下一片歡聲笑語,曾經的橋下閑置區域變為活力滿滿的橙島時尚體育公園,成為市民休閑放松的“寶藏地”。

……

讓一樣的城市空間產生不一樣的價值,盤活利用好閑置存量資源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道現實課題。近年來,借助城市更新,青島通過功能提升、空間優化、設施升級,喚醒部分“沉睡資源”,推動產業升級和城市品質提升。

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突破67%,城鎮開發邊界內70%以上是存量空間。

今年7月份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8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激活城市存量資源潛力”“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在此背景下,存量空間的盤活優化成為城市內涵式發展的核心支撐,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路徑,將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城市內生活力,為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近日,山東省明確,將在濟南、青島率先開展城市存量空間現狀評估,把城區開發保護、更新改造的家底、資源摸清楚,并進一步健全規劃“定期體檢、五年評估”制度,真正把資產管起來、讓資源用起來、讓城市活起來。

系統謀劃,讓“閑置存量”變為“優質增量”

一個現實問題擺在不少城市的面前:一邊是樓宇、廠房、低效用地;一邊是新產業、新項目亟需合適的空間“落戶”,老街區呼喚經濟與民生平衡的配套……資源緊缺與資產低效閑置并存的問題,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經濟高質量發展。

“過去為了支撐經濟的高速增長,城市化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存量,現在來看這些存量中有一些已經無法適應產業升級的需要?!蹦祥_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景宇表示,城市存量資源類型豐富,涵蓋舊廠房、老街區、低效利用的基礎設施等,重新整合存量要素資源,已成為破解空間制約、重塑城市動能的關鍵之舉。

盤活存量,本質上是城市存量空間資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再配置過程,這需要系統謀劃、通盤考慮。

近日,自然資源部組織制定并審議通過了《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規劃指南》,明確存量空間盤活優化是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我國已完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重構,全國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基本批復完成,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其中新增建設空間緊約束的要求備受關注。

空間緊約束為存量挖潛提出了新的要求。緊扣城市更新、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輻射帶動能力等要求,重點城市正結合資源稟賦,多路徑差異化挖掘存量空間利用潛力。

從去年批復通過的《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來看,青島注重功能混合利用,從低效用地中挖潛城市增量空間——支持城市中心地區、樞紐地區和軌道交通站點的商業、辦公、居住、公共服務用地的復合利用;適應新型產業發展需求,推動產業用地由單一的制造向制造與研發、設計、創意、辦公、商業等融合發展……

作為全國首批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近年來,青島通過盤活低效用地,讓低效資源持續煥發活力,并圍繞青島市重點產業發展導向,在低效片區聚力打造專業化產業園區,實現低效用地高效集約利用。

在西海岸新區龍灣崖社區,曾有一片低效用地片區,173處民房與6家中小企業雜處其中,由于產業發展受限,土地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偏少,這讓該片區的發展一度陷入窘境。結合村莊搬遷安置,青島通過采取土地收回再轉讓、項目嫁接再開發、招商再利用等運作模式,成功釋放存量建設用地約500畝,加速新型產業導入。

西海岸新區龍灣崖社區的一片低效用地已蝶變為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梁超 攝

如今,這里已蝶變為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作為濰柴動力全力打造的“燈塔工廠”及全球智造中心,有力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聚集。目前,區域內已成功引進青島全能重工、青島金豐源科技等配套項目30余個,土地利用強度大幅提高,土地畝均產值、畝均稅收顯著提升,成為青島低效土地“騰籠換鳥”的生動實踐。

經過開發利用,西海岸新區王臺老工業區、嶗山區株洲路兩側區域、嶗山區張村河兩岸區域、青島北客運站等多個重點低效片區也實現“騰籠換鳥”,片區高質量發展迎來全新機遇。

張村河片區蝶變煥新,“城中村”變身“景中城”。劉棟 攝

業態導入,讓“物理容器”變成“內容場域”

國棉五廠的老廠區“變身”時尚文旅基地紡織谷,廢棄老煤庫“更新”成市民文體活動中心……“在存量中求增量,在既有中求新生”,近年來,不少沉睡多年的青島閑置工業老廠區迎來新生,從閑置資源中發掘出經濟“新勢力”。

青島作為全國知名工商業城市,工業基因已延續百余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部分老企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一些工業老廠區漸漸閑置,而這些片區恰恰能為青島的產業升級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

“這些工業老廠區往往占地廣,且大多處在城市的‘黃金區位’,但囿于開發成本高、受益周期長、房屋產權復雜、土地變性難等原因,且缺乏政策文件支撐,按照現行標準,很多更新項目難以推進,這就需要多部門協同、多角度支持,為項目打通難點、阻點?!币晃粚<腋嬖V記者。

在政府支持下,青島市屬國企率先“摸著石頭過河”,通過資產梳理、股權轉讓、吸收合并等手段,整合存量資產。盤整后的老舊廠區正式開啟“更新”之路——

市南區延安三路109號,原海珊制衣廠沉寂多年的廠房、食堂、倉庫被改造成辦公室、咖啡廳和便利店,搖身一變成為健康產業園;市北區哈爾濱路46號,原東方襯衫廠以“東方文創園”的新面貌正式開園納客;原孚德鞋廠、第五針織廠等幾十處老舊廠區資源也在逐步釋放。這些沉淀在角落的城市空間通過更新盤活,開始孕育新產業、新業態,以另一種方式重新融入城市發展軌跡。

近年來,青島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為“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活水”提供了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肚鄭u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2021—2035年)》也明確了中心城區內、重點區域內以及市域范圍內的老舊廠區的更新策略和方向,助力青島老舊廠區完成產業轉型升級。

初秋時節,市南區漳浦路12號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昔日閑置的供熱場站,即將蝶變為“心動里”潮流文體社交公園,未來這里將涵蓋酒店、餐飲、文體、潮玩等四大業態,改造完成后預計全年拉動內需消費超5億元、貢獻稅收超3000萬元、解決就業人口1500人以上。

青島老城區的“盤活”也許更具代表性。截至今年年初,青島歷史城區已完成保護修繕老建筑42萬平方米、更新改造30萬平方米、完成道路整治提升53條。從表面上看,保護修繕、更新改造、基礎配套是物理層面的翻新,而其內里,是對街巷肌理的喚醒、是有機的融合與塑新。針對老城區空間功能的優化,青島一直在進行“繡花式”的打磨,比如補齊重點區域的市政配套、停車設施等“短板”,“見縫插針”式布局街心公園和口袋公園。

業態導入和場景再造,則是激活老城區的關鍵所在。如今在青島老城區,34.26萬平方米的開業運營面積里,310個涵蓋餐飲、民宿、文創等領域的業態集聚“混搭”,百年里院變身演藝場、老字號和新國潮碰撞,多元化的場域再造持續不斷地吸引著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購物。

因地制宜,讓“邊角地”變成“金角銀邊”

不止于產業空間更新,民生短板也在“更新改造”中補齊。

口袋公園、街區景觀、停車泊位、運動場地……根據市民需求,把城市“邊角地”改造為可供市民休閑、娛樂的高品質空間,如今漫步青島街頭,“金角銀邊”隨處可見。

“金角銀邊”本是圍棋術語,指的是棋子落子位置不同,搶占先機的效率不同。對城市而言,這一概念同樣頗有意義:合理利用位置優越的小空間,能夠發揮大作用。

橋上,車水馬龍;橋下,歡聲笑語。“坐穩,起飛嘍!”市民岳明用力一推輪胎秋千,6歲的小孫子悠蕩至高處,開懷大笑。這處建在市北區跨海大橋高架路橋下的橙島時尚體育公園,已成為爺孫倆日常游玩的首選地。

橙島時尚體育公園利用橋下空間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閑娛樂空間。劉棟 攝

原來,這片橋下空間承擔著生產性綠地的功能,后來為配合城市發展需要“改圃建園”。如今,公園內有3個大型游具、20多個小型游具,還有百米秋千廊架。此外,還配備了塑膠地坪、防碰撞護角、無障礙坡道等,并對周邊綠化樹種進行優化,栽種無刺、無飛絮、無刺激性氣味的植物,讓孩子們暢享歡樂時光、盡情撒歡。

截至目前,青島口袋公園總數達到646個,市民出門步行幾分鐘就能踏入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方寸之地”秒變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青島還在全市范圍內持續推進“微更新”行動,全面摸排建成區內拆違騰退空間、城市邊角地塊、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的低效地塊,國有企業長期閑置房屋和土地以及品質功能不足、未充分利用的老舊街區、廣場綠地、濱海空間、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等區域,推動城市存量空間的活化與利用,滿足市民對身邊“小美好”的需求。

“舊空間”講出的“新故事”,也在老舊小區內頻頻上演。

“砰!噠!砰!噠!”近日,在市南區浮山所社區新安路4號樓附近的國球活動場地上,綠樹掩映間傳來清脆的擊球聲。兩張嶄新的乒乓球臺前,幾位老人正酣戰不休,笑聲不斷,這片曾荒廢的邊角地,如今已成為居民最愛的“國球健康驛站”。

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影響下,近幾年,青島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建設“完整社區”相結合,整合存量資源,嵌入文娛、托育、養老等服務功能場所,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在刷新群眾幸福生活的同時,重塑著現代都市的空間格局。

沒有真正的“無用空間”,只有尚未被發現的價值潛能,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各大城市仍有很多高價值的存量資源處于閑置狀態。

然而,盤活存量并非易事,這項工作錯綜復雜,涉及體制機制、資金利用、開發成本等多個方面的綜合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只有通盤布局謀劃,摸清“存量家底”,完善政策體系,順應市場需求和業態需要,才能喚醒更多“沉睡資源”,讓存量真正“活起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青島日報2025年10月14日4版

責編:

審核:劉美顯

責編:劉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