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
金秋十月,第十五屆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暨第十屆墨子魯班科技文化節即將在滕州拉開帷幕。這不僅是一場跨越千年的思想對話,也是對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一次深情回望與前瞻。
兩大高峰,同一精神
墨子與魯班,一位是主張“兼愛非攻”的思想巨擘,一位是身懷“巧奪天工”之技的工匠宗師,共同矗立為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史上的兩大高峰。
墨子著有《墨經》,其中“力,形之所以奮也”的力學闡釋,比阿基米德杠桿原理早約兩個世紀;“小孔成像”的光學記載,比西方早了百余年。
魯班作為中國工匠鼻祖,以其鬼斧神工將技術化作藝術,讓實用兼具美學。他發明的鋸、刨、曲尺等工具革新了手工業生產,云梯、木鳶等創造推動了工程技術進步。凝聚榫卯智慧的魯班鎖,多次作為國禮贈予 外國政要,成為中華文明對外交流的亮麗名片。
薪火相傳,產業蝶變
2024年,山東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3.32%,41個工業大類中40個實現增長,營收規模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山東正以“鏈主”優勢重塑產業版圖,讓班墨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新生。作為行業“鏈主”,濰柴集團實現技術突破,300kw氫燃料動力系統問世,直擊長途運輸痛點,有力推動了山東氫產業鏈的完善與升級。山東國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作為風電裝備“鏈主”,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實現風電領域85%以上產品本地化生產。
這些企業,正是山東以“鏈長制”推動產業鏈與供應鏈深度融合的縮影,也是墨子系統思維與魯班創新精神的當代演繹——打破邊界、交叉協同,讓傳統產業“發新枝”,讓新興產業“長成林”。
精益求精,匠造極致
山東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干就干最好、做就做極致”的工匠精神。把每一個零件做到完美,把每一項工藝練成絕技,以品質贏得尊重,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海爾智家卓越品質的背后,是對每一個零部件的極致追求;萬華化學行業領先的業績,源于其對化工新材料領域的持續深耕。從濟南二機床的智能沖壓裝備問鼎全球,到威高集團突破醫用耗材“卡脖子”技術,再到齊魯制藥的國產抗癌藥走向世界,無不印證著“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
當魯班的“巧思”遇上現代工業的“智造”,催生的是規上工業企業超12萬億元的營收業績,是山東工業實力穩居全國第一梯隊的堅實底氣。
兼愛非攻,和合共生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沖突與局部動蕩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尤顯珍貴。他提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的主張,與當今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面對國際熱點問題,墨家主張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為應對全球性挑戰貢獻了東方智慧。
墨子“強不執弱,眾不劫寡”的理念,在當代中國外交實踐中得到生動詮釋。從“一帶一路”倡議的互利共贏,到全球發展倡議的務實推進;從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建設性主張,到氣候變化領域的積極作為,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這種“以和為貴、合作共贏”的理念,正是墨子思想在當代的回響。
守正創新,邁向未來
墨子與魯班,一位以思想照亮歷史,一位以技藝改變生活。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發明的專利,更是創新的勇氣;不僅是和平的理念,更是為民的情懷。
在新時代弘揚“班墨精神”,需要有修己以敬的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敢為人先的膽識。從東辰瑞森的百變尼龍,到金晶科技的特種玻璃,再到眾多不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高端元件,山東的這些“隱形冠軍”們,正是“班墨精神”最堅實的傳承者。
今天,我們紀念他們,更要傳承他們:讓中國故事在榫卯咬合間回響,讓“兼愛非攻”思想在全球落地生根,讓“好品山東”成為中國制造的金字招牌。(文/馬英、胡紅梅)
責編:
審核:王云峰
責編:王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