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婦女峰會在北京舉行。在峰會配套活動“數智賦能婦女和女童成果展”上,一幅長達10米的工筆牡丹長卷《鳳穿牡丹》驚艷亮相,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工筆畫的藝術魅力。
這幅作品的背后,是山東菏澤巨野縣8名女畫師歷時3個月的精心創作,更是當地200余名女性畫師共同智慧的結晶。從非遺傳承到鄉村振興,從藝術創新到女性賦能,菏澤巨野工筆牡丹畫正以獨特的姿態,講述著中國女性執筆繪夢的時代故事。
數智賦能,工筆牡丹畫的現代轉型
近年來,菏澤巨野工筆牡丹畫多次在重要場合、活動中亮相,“工筆畫之鄉”之名也愈發響亮,書畫成為了巨野一抹靚麗的底色。據了解,巨野工筆牡丹畫作品遠銷美國、法國、新加坡等40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工筆牡丹畫市場份額的80%。

在數字化時代,傳統藝術如何突破地域與媒介的限制,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實現更廣泛的傳播與認同,是許多非遺代表性項目面臨的共同課題。
《鳳穿牡丹》的成功,不僅在于其精湛的工筆技法,更在于其通過數字化演繹,實現了傳統非遺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使靜態的牡丹畫卷“活”了起來,以更富感染力的形式走向國際舞臺。作品以菏澤牡丹“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個品種”為譜系,形態各異的牡丹花頭線稿均源自女性畫師的寫生創作。這種創新結合,不僅拓展了工筆畫的表現邊界,也為非遺的當代傳播開辟了新路徑。
女性力量,從鄉土中綻放的文化自信
巨野工筆牡丹畫的獨特之處,在于其背后強大的女性力量。據統計,巨野縣培育農民女畫師1萬余人,占全縣書畫從業人員的80%以上,并涌現出張雪云、徐鳳秋等一批優秀的女性行業帶頭人。她們中的許多人,實現了“一手拿鋤頭,一手拿畫筆”,在家門口依靠“文化飯”獲得穩定收入。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巨野縣對女性參與文化產業的積極推動。每年設立5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書畫產業,舉辦培訓班近百期,受益女性占比達90%;依托鎮村畫院與家庭畫室,建成“婦女微家”166個,為女性提供了學習、交流與創業的平臺。張雪云、徐鳳秋等一批優秀女性行業帶頭人的涌現,更是激發了更多女性投身工筆畫創作的信心與熱情。
巨野工筆牡丹畫產業的發展,不僅讓女性實現了經濟獨立,更讓她們在藝術創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與社會認同。通過畫筆,她們將鄉土情懷與藝術理想融為一體,繪就了個人成長與鄉村振興交相輝映的絢爛圖景。

《鳳穿牡丹》不僅是展現工筆畫藝術高度的精品,更是山東菏澤巨野以非遺產業帶動女性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畫卷中綻放的,不僅是牡丹的國色天香,更是萬千女性執筆繪夢、踏上文化致富路的時代圖景。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新時代的中國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奮戰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第一線,書寫著昂揚奮進的巾幗華章。
策劃:王磊 張達偉 高娜 馬震
統籌:劉美顯
記者:劉亞 王佳李云霞
視頻:鄧云峰
責編:于琳琳
審核:高娜
責編: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