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杰 濟南報道
當下,營商環境已成為區域競爭的核心賽道。10月17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十四五’時期山東以高水平政法工作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郭曉東介紹,“十四五”時期,全省社會治安群眾滿意度連續五年保持在98%以上,在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山東更是連續四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的10個省份。
山東的實踐也表明,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才是吸引和留住優質資本的“定心丸”,是經濟行穩致遠的“壓艙石”。
新聞發布會現場
從“治理者”到“服務者”的立法轉身
維護營商環境,首在立法。郭曉東說,“十四五”期間,山東推動修改《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并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規330件、政府規章260件,構建起優化營商環境的嚴密法制體系。通過立法和規范性文件,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明確“法無禁止即可為”,為各類市場主體劃清了清晰的“跑道”與“禁區”。這不僅是行政權力的自我革命,更是對市場活力的極大釋放。
其次,以“公平審查”破地方保護,以專項措施精準護航。 數據顯示,近年來,山東制定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意見、政法機關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并建立健全了相應的工作機制。通過推進拖欠企業賬款案件專項執行、涉外企業風險防范化解等一批制度措施,有力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在全省部署開展的政法機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已辦理相關涉企案事件20863件,其相關做法入選2025年全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創新實踐案例,從源頭上防止行政壟斷和地區封鎖。
此外,山東高度重視產權司法保護,指導幫助16.8萬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65萬條,讓企業“輕裝上陣”。同時,健全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案件信息共享、警情通報等機制,推動建立沿黃9市、沿海7市、魯中魯南山區檢察機關一體化協作辦案機制,將法治保障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此外,加快濟南、青島中央法務區涉外法務建設,設立自貿區國際仲裁院、國際仲裁中心和青島國際商事法庭,努力打造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優選地,展現了山東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國際視野。
精準打擊與防止“誤傷”的執法藝術
如果說立法是構建框架,那么執法便是動態的守護。在發布會上,山東政法機關披露的數據與案例,展現了其在打擊經濟領域犯罪上的“雷霆手段”與“繡花功夫”。
山東省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鮑峰說,“十四五”期間,共批準逮捕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6105件9035人,起訴12940件26997人。這組數據背后,是政法機關對影響經濟安全穩定犯罪的零容忍。其中,抓牢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批準逮捕涉黑惡犯罪621人、提起公訴4712人,深挖徹查“保護傘”,精準鏟除“黑財”,鏟除了寄生在經濟體上的毒瘤。
不過,鮑峰也坦言,在檢察履職中發現,侵害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不公平競爭問題仍時有發生。對此,全省檢察機關重點打擊商業賄賂、串通投標、虛假廣告以及非法經營、合同詐騙等犯罪。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共批準逮捕破壞公平競爭犯罪2397件3315人,起訴4264件8006人。這些行動有力維護了企業依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權利。
同時,針對日益凸顯的網絡犯罪,檢察機關加強打擊利用網絡實施的損害商譽、強迫交易等行為,共批準逮捕利用網絡實施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擾亂市場秩序等犯罪145件227人,起訴412件917人。其中,李某等人造謠、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為類似案件的辦理樹立了標桿。
企業內部腐敗是侵蝕企業生命力的“蛀蟲”。全省檢察機關依法懲治企業內部關鍵崗位人員實施的職務侵占、挪用資金、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以及背信損害公司利益等犯罪。2021年以來,共批準逮捕企業內部腐敗犯罪769件903人,起訴1703件2196人,從內部凈化了企業經營環境,保障了企業的核心利益。
執法的“溫度”與“尺度”:精準司法與破產拯救
在嚴厲打擊的同時,山東強調“精準化”執法,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山東省法院的工作則體現了司法的“拯救”價值。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全省法院審結破產案件2899件,通過破產處置盤活存量資產3199.9億元,化解企業債務16096.7億元,釋放土地資源179804.3畝,安置企業職工29.1萬人。
在齊翔集團破產重整案中,法院按照“變強制執行為破產重整” 的思路,一攬子解決債權股權問題,既補強了全省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條,更妥善化解了地方重大風險。在山東合力車輪股份有限公司破產清算案中,辦案法院通過“專案+專班”機制,不僅救活了企業,還引來一條完整的高鐵輪軸產業鏈、一個國家級科學院和一支產業基金,實現了“涅槃重生”。
維護營商環境,不能止于亡羊補牢,更要致力于未雨綢繆。山東的法律實踐,正展現出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引導的深刻轉變。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闖說,省高法聯合20個部門出臺了《關于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實現全省破產府院聯動機制全覆蓋,合力破解企業破產中的職工安置、土地調規、稅收減免等難題。這種“法院提出需求、政府統籌協調、職能部門聯動解決”的工作機制,已成為山東優化營商環境的標志性工程。
同時,全省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總對總”訴調對接機制,吸納4814家調解組織和1.8萬名調解員參與調解工作,并選派840名審判訴服人員入駐縣級綜治中心,實現法院入駐全覆蓋,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訴前、解決在基層。
法治,是最高層次的營商環境。山東以20863件涉企案事件的精準辦理、2899件破產案件的司法處置、以及65萬條企業信用修復等扎實工作證明,當法律成為政府與市場共同遵守的準則,當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每一個經濟角落,市場的活力便會充分涌流,社會創造力就會極大迸發。
在這片孕育了儒家“誠信”思想的古老土地上,一場以法治現代化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正書寫著新時代的“山東答卷”。
責編:孫翔
審核:高娜
責編:高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