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10月11日,走進位于淄博市張店區北京路的國網淄博供電公司,多面掛滿榮譽證書的“創新墻”讓人感到震撼,而“鑄步登高”鐵鞋創新傳承館里,陳列的鐵鞋研發史料,則默默訴說著鐵鞋背后的創新故事。
“在我們公司,鐵鞋稱得上是創新發展的‘金鑰匙’,開啟了一場不停歇的長跑。”國網淄博供電公司張店供電中心客戶服務班班長馮忠奎說。
一雙鐵鞋,緣何有這么大的能量?
20世紀50年代,淄博電力青年員工張克京目睹師傅們借助三角板爬桿,操作緩慢且勞累的作業場景后,便想發明一種工具,讓爬桿安全、輕便。此后,在6年的時間里,張克京經過22次試驗與改良,于1960年成功打造出小巧輕快、伸縮自如的“克京鐵鞋”,這是世界上第一雙電力鐵鞋。時至今日,全球無數電力、通信、市政等行業工人,仍在借助鐵鞋攀登作業。
65年過去,如今“克京鐵鞋”已爬遍了世界高桿。循著“克京鐵鞋”的創新理念,國網淄博供電公司搭建職工創新創效平臺,引導全員參與創新,在行業關鍵技術難題上尋求突破,并將科研成果快速轉換成新質生產力。如今,在國網淄博供電公司,一個又一個的職工成就了一個接一個的“鐵鞋”創新故事。
2023年“淄博燒烤”出圈,給供電服務保障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保電過程中,馮忠奎發現在應急電源情況下,客戶的高壓電動機啟動困難,立即動手研究解決方案。國內外沒有經驗借鑒,他就自己畫線路圖、做電子板,研發出“移動應急電源柔性并聯接入輸出裝置”,解決了這個業內難題,也為煤礦、化工等高危客戶不間斷可靠用電提供了保障。
而在此前,為解決配電室低壓總開關失壓跳閘不能自送的難題,馮忠奎用近50天打磨出第一代時間繼電器延時合閘裝置。如今,這套裝置不斷迭代升級,將10千伏線路全線恢復送電時間從9000秒縮短到15秒,并被納入山東省住宅小區供配電設施建設標準和國家電網公司配電設備典型設計。
“原始創新往往投入大、周期長、難度大、風險高,但成功后的回報遠遠超過一般創新。”馮忠奎向記者介紹了一個創新案例,“如果說鐵鞋改變了傳統登高模式,那么可視化監拍裝置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輸電運維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電通道運行環境日益復雜,機械作業、山火、鳥害等外部因素導致運維壓力與日俱增。為及時、全面掌握輸電線路通道異動,國網淄博供電公司首創可視化監拍裝置,不僅將線路通道巡視周期從月壓縮到分鐘,外破、異物、煙火等線路通道隱患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6.8%,更是在全國推廣應用50余萬套,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巴基斯坦±660kV默拉直流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
如今,可視化技術已成為輸電智能運檢兩大核心技術之一,讓輸電人從“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變成“眼觀四面八方、信息四通八達”。
在國網淄博供電公司,傳承鐵鞋文化內涵,崇尚創新能力早已刻入發展基因。截至目前,國網淄博供電公司的創新成果獲得市級、省級、國家級和國際大獎“大滿貫”,實現每個基層單位都有全國創新成果一等獎。
“克京鐵鞋”誕生在淄博,看似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作為中國近現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淄博有120余年的工業發展史,并在中國工業史上以“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創造了多個“第一”:比如第一輛雙層客車、第一臺100立升搪玻璃反應罐等。
(大眾新聞記者 王繼洋 賈瑞君 通訊員 崔磊)
責編:
審核:陳鳳祁
責編:陳鳳祁












